前陣子, 看了《享受吧! 一個人的旅行》二部曲--《約定。帶著愛去旅行》,
作者在書中探討了婚姻制度的歷史演化、婚姻制度的本質、各種婚姻關係的可能性...
讓貝貝不禁想, 為什麼還沒結婚的人, 如此地渴望它, 想藉由它得到安定;
而諷刺的是, 很多已婚人士, 又拼命地想從中獲得解放?
所以, 你覺得婚姻到底是否是個適用於每個人的合理法律規範?
就像是作者所說的, 婚姻, 是唯一需要政府認可的友誼關係(friendship),
或許, 法律制度道德規範, 可以約束一個人的行為, 但是, 卻無法控制一個人的感情欲望,
當愛情已經不存在一個婚姻關係中, 說好聽點兒, 我們會將它定義為情感的昇華,
即愛情已經轉化為親情;甚至於不再有激情(passion)時, 我們會說平淡就是幸福...
伴隨而來則是一堆社會價值的期許(或是壓力), 如:承諾、責任...等包伏,
我們有時候把婚姻似乎看得太複雜太沉重了, 僅管它一開始的結合是很單純的,
或許, 只是想和心愛的人白頭協老;
或許, 只是覺得時候到了, 該對對方的青春負責任了;
或許, 是因為不小心把對方的肚子給搞大了...
Anyway, 不管結婚的動機是什麼, 我相信大部份的人也都希望這段婚姻關係能持續下去,
可是, 愈「持久」的婚姻, 就代表著愈「成功」的婚姻嗎?
就世俗的眼光來看, 或許, 是的;但是, 聽聽看你內心的聲音, 真的是這樣嗎?
我們很常聽到下面這句抱怨:「要不是為了孩子, 為了這個家, 我早就...」,
其實, 說穿了, 拿這句話當擋箭牌的人, 自我感覺過於良好, 真實的情形是,
他(她)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或是能力去結束一段婚姻關係, 所以,
表面上是別人需要他(她);實際上, 是他(她)還想躲在這個被社會認可的關係裡繼續不滿...
老實說, 我不覺得外遇這件事有那麼罪不可赦 (OS: 哇~貝老爺聽到一定很爽~)...
我也不覺得未婚生子有那麼離經叛道...
把外遇歸咎於小三的錯, 是無知的;想用掌握經濟大權來控制一個人的忠誠度, 是可悲的,
值得同情的不是那個被控制的人, 而是操控者,
因為, 當金錢成為你唯一綁住人心的酬碼時, 當你失去了經濟堆砌出來的牢籠,
對方一定逮到機會就落跑, 而且速度之快, 決策之果決往往讓人措手不及。
所以啊~如果你問我婚姻是什麼? 我會先反問你, 你要的是什麼?
女生可能要的是份安定感, 是個對未來的承諾 (雖然, 就結果論, 承諾有可能是個謊言);
男生可能要的是個合法的佔有, 社會對成功男性條件規範的肯定--成家立業,
有人懷疑年過35歲還沒結婚的男性, 不是同性戀就是個花花公子, 兩個極端;
我倒覺得有時候, 這種人反而最誠實也最勇敢,
他們能誠實面對自己能力的不足, 扛不起的責任就不要逞強;
他們也能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與欲望,
沒有了承諾, 就不需背負背叛的罪名;而罪惡感, 往往是你用來試圖原諒自己的說詞...
總之, 婚姻關係是沒有固定的型式的, 就像許常德在《中年男人地下手記》裡提到的,
「擁有的最高境界其實是感受」, 這是別人怎麼樣也搶不走, 偷不著的,
婚姻也一樣, 唯有當事人才能做決定, 因為他(她)的感受, 不是我們外人能體會的~
PS: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看法, 大家看過笑笑就好, 別太認真啊~